4月24日,
(相关资料图)
最令人期待的事情是什么?
今天刷屏的“C位”是什么?
↓↓↓
2023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暨中国航天大会开幕式在安徽合肥举行
据悉,今年航天日主场活动主要包括:
启动仪式、中国航天大会、第一届深空探测国际会议、空天信息产业与商业航天发展研讨会、航天科普系列展览、中国航天文化艺术论坛等活动。公布2023年“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颁发2022年度中国航天基金会钱学森最高成就奖、钱学森杰出贡献奖、航天创新团队奖、航天国际合作奖;发布我国首次火星探测相关成果。同期,还将举办以“走向世界的中国航天”为主题的航天系列展览。
今天上午的启动仪式上
有什么炫酷的内容
我们一起去看看!
火星“写真照”,来了!
启动仪式上,国家航天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
本次发布的影像图为彩色,包括按照制图标准分别制作的火星东西半球正射投影图、鲁宾逊投影图和墨卡托投影加方位投影图,空间分辨率为76米,将为开展火星探测工程和火星科学研究提供质量更好的基础底图。天问一号任务获取的包括影像图在内的一批科学探测数据,将为人类深入认知火星作出中国贡献。
天问一号任务环绕器中分辨率相机,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历时8个月,实施了284轨次遥感成像,对火星表面实现了全球覆盖。地面应用系统对获取的14757幅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到火星全球彩色影像图。
东西半球正射投影图
鲁宾逊投影图
墨卡托投影加方位投影图
科学研究团队通过火星高分影像,识别了着陆点附近大量的地理实体,国际天文联合会根据相关规则,将其中的22个地理实体,以中国人口数小于10万的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加以命名。将中国标识永久刻印在火星大地。
22个地理实体分布图
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经历202天的奔火飞行,成功进入环火轨道。2021年5月15日,着陆巡视器降落在目标着陆点, 祝融号火星车开展巡视探测。至2021年8月15日,火星车完成90个火星日的既定探测任务后,继续实施拓展任务,已累计巡视探测358个火星日,行驶1921米,目前仍处于休眠期;至2022年6月29日,环绕器实现了全球遥感探测,目前已运行超过1000天,状态良好,继续在遥感使命轨道开展科学探测,积累原始数据。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一步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目标圆满完成。
任务携带的13台载荷累计获取原始科学数据1800GB,形成了标准数据产品。科学研究团队通过对一手科学数据的研究,取得了一批原创性科学成果。利用环绕器高分辨率相机获取的着陆区亚米分辨率地形数据对着陆区分布的凹锥、壁垒撞击坑、沟槽等典型地貌开展的综合研究,揭示了上述地貌的形成与水活动之间存在的重要联系。通过相机影像获取的火星车车辙图像数据研究,获得了着陆区土壤凝聚力和承载强度等力学参数,揭示了着陆区表面物理特性。通过对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数据研究,发现巡视区近期水活动证据,揭示晚亚马逊纪(7亿年前)火星水圈比传统认知的更加活跃。通过对火星车双频全极化雷达获得的着陆区地下分层信息研究,发现火表数米厚的风沙尘下约30米和80米存在两套向上变细的沉积层序,揭示距今30亿年以来多期次水活动相关的火星表面改造事件和地质过程。通过对火星车导航地形相机、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和火星气象测量仪获取的数据开展综合分析,发现了巡视区存在距今约7.6亿年的盐水活动和现代水汽循环的证据。上述原创性成果已在《自然》(Nature)、《自然-天文学》(Nature Astronomy)、《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国家科学评论》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
天都一号、天都二号,来了!
启动仪式上,深空探测全国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深空探测学院正式成立!由深空探测实验室牵头研制的两颗鹊桥通导技术试验卫星分别正式命名为“天都一号”“天都二号”。
天都一号、天都二号命名源自安徽黄山主峰“天都峰”,寓意我国深空探测事业扎根江淮大地,不断向更高更远的深空迈进。
2023年“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来了!
启动仪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获聘2023年“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他希望青少年能成为夜空中最亮的科技之星。
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陈冬获聘2023年“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他感慨道:宇宙是吞噬一切的黑,祖国是照亮一切的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获聘2023年“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现场倾情演绎黄梅戏《飞天心曲》。
来 源 / 人民日报 安徽日报
编 辑 / 潘怀琴
监 制 / 郑 冬
Copyright © 2015-2022 东亚产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13 联系邮箱:435 227 67 @qq.com